春节遇上藏历年,二者有啥不同?
强化监督执纪执法,着力推动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亲清政商关系,促进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的形成。
2003年三明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分山到户率达99.2%,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基本每家农户都拿到了林权证。2015年7月,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立,主要为群众办理农村产权交易和抵押贷款服务。
2014年以来,沙县活立木蓄积量增长210万立方米,林业产业产值提高92.3亿元,农民涉林人均年收入增长126%。△ 截至目前,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0.83亿元随着林权抵押贷款平台的搭建、普惠制林业金融的推广,沙县有效实现了乡村集体林权与国有林场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享、收益共赢。沙县林业服务中心就在产权交易中心内,为林农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林权招标、林权类不动产登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收储、林木调查、林权抵押贷款等。3月23日,正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来到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了解当地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情况。新闻多看点为摆脱林权不明晰造成的乱砍滥伐等困局,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多次深入林区开展调研,亲自主导、亲自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了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重要指示
23日上午,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实地了解医改惠民情况。我们在过去成绩的基础上,还是继续把卫生健康事业朝前发展。习近平谈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2020年10月,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在这样的氛围中讲思政课,何愁讲不好呢?三当下,许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不断突破只在课堂讲、只靠书本讲、只靠老师讲的传统模式。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率先控制住疫情。
比如,山东济南建立了100个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既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也有社区和农村。这不是一时之运,有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然而,相较于这份重任,当前校园中的一些思政课却难言合格,有的甚至沦为点名课刷分课。生长于大国时代的当代青少年,普遍拥有更扎实的知识、更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自信。他说,上中学时,学的政治课本叫《做革命的接班人》,书上讲的热爱生产劳动,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立雄心壮志,做革命的接班人等,影响了他们这一代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选择。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往往能在现实素材、亲身实践中找到索引,进而追溯到国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层面,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根本性问题也就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二要讲好思政课,现实永远是最好的题材。中国取得一系列发展成就,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沛的源头活水。习近平说:我们成功战胜了疫情,又率先使经济由负转正,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今天,小组就和大家聊聊大思政课这个话题。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上个世纪,有位工人问王进喜,什么是马列主义?王进喜告诉他:你看我们冬天打井,零下30多度,胡子冻成了冰葫芦,顶着刀子一样的西北风,推着几百斤重的大钳,使出浑身的劲,咔嚓一声就打进去了,这里就有马列主义。
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分享了自己青少年时期上思政课的经历。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
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多年来,高校思政课过度偏向理论性和思辨性。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一我为什么对焦裕禄那么一往情深,就是因为我在上初中一年级时,当时宣传焦裕禄的事迹,我的政治课老师在讲述焦裕禄的事迹时数度哽咽,一度讲不下去了,捂着眼睛抽泣,特别是讲到焦裕禄肝癌最严重时把藤椅给顶破了,我听了很受震撼。诸多事例,信手拈来,学生既能学习理论,又有现实中的事与之呼应,自然就爱听,自然就会懂,自然就肯信。习近平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70后、80后、90后、00后走出国门,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传统课堂陷入教学窘境,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也在发生变化。在一次次实践中,学生们见识到了脱贫攻坚带来的乡村巨变,在课堂外的大天地感受到了国家发展脉动。
比如,上海的人均医疗费用不到纽约的1/10,为何在人均预期寿命上却比后者高2岁?面对贫困这一人类社会的顽疾,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为什么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青少年探索实践的过程,也是理解中国的过程。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建立24支小队奔赴全国各地,收集整理疫情防控期间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并形成实践报告、学术论文、微电影等系列成果,学生们深受震撼和感动。一位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告诉小组,上思政课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理论脱离实际。
两会期间,在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有委员提出,要向广大青年学子讲好抗疫这堂生动、深刻的大思政课。又如,2020年暑假,北京科技大学举行以讲述抗疫故事,树立制度自信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所以说,上思政课不能把硬梆梆的理论直接扔给学生,而应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真正上好大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肩负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使命。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心智逐渐健全,思维愈加活跃,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3月6日,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如果思政课不能顺应这种思想变化,仍然照本宣科、应付差事,讲些没有温度、没有触感的死理论,那么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
久而久之,大家就觉得这门课没用。理论上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学生到社会生活中一看,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就会认为我们在唱高调。
其实,值得解读和阐发的现实素材还有很多。习近平总书记点点头,拿着一个文件在那儿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谁都不爱听,我也不爱听。
你的建议很好,这个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在一些学校,理论灌输的课堂形式仍较普遍,不少教师难以较好地把握课堂效果,学生缺乏兴趣,教育难以达到预期。这不正是用现实故事给身边人上的一堂大思政课吗?眼下,抗疫就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由于身边的发展成就可感可触,当代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有着更旺盛的认知需求。
王进喜目睹并实践着井是打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这一铁律,在头脑中形成了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的认识,又以朴素话语讲出了马列主义的精髓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往往能在现实素材、亲身实践中找到索引,进而追溯到国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层面,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根本性问题也就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上个世纪,有位工人问王进喜,什么是马列主义?王进喜告诉他:你看我们冬天打井,零下30多度,胡子冻成了冰葫芦,顶着刀子一样的西北风,推着几百斤重的大钳,使出浑身的劲,咔嚓一声就打进去了,这里就有马列主义。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多年来,高校思政课过度偏向理论性和思辨性。
比如,上海的人均医疗费用不到纽约的1/10,为何在人均预期寿命上却比后者高2岁?面对贫困这一人类社会的顽疾,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为什么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然而,相较于这份重任,当前校园中的一些思政课却难言合格,有的甚至沦为点名课刷分课。